居官忠廉数董杰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23-06-05    点击量:7252 次  

夏 云

董杰(1445—1512),字万英,号五城,出生于明正统十年(1445),泾县中村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任沔阳知州、四川行都司都事、保定知府、山东右参政,河南左右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江西巡抚,著有《五城文集》。


董杰自幼端谨勤俭,器质警敏,勤奋有志,议论超群。少时曾在泾县蓝山玩易书屋拜远近闻名的经师徐旭为师。一同学习的还有日后同为名宦的兄长董纲(字万纪,任大理寺评事、寺副,历任云南按察佥事,居官清廉,尤长于辞章、书法,著有《敬庵集》)。兄弟二人才华横溢,读书时曾留下“齐云山山齐云,云齐山顶”“落星潭潭落星,星落潭底”的千古绝对。董杰十五岁入邑庠(考中秀才),每岁考试,必名列前茅,得到很多文坛名宿巨擘的称道而名闻一时。明成化十三年(1477),三十三岁的董杰以诗经冠南畿,考中第三名举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董杰参加会试不得志,然而他毫不气馁,钻之弥坚,以天下为志,并作《蒙说》以自勉,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再次应试,终荣登金榜。

董杰为人刚直清廉,为官之初,曾参与御史汤鼐弹劾宰相王恕的奸贪行为,因言辞激烈而知名。明弘治元年(1488),孝宗帝励精图治,广进谏言,董杰到大理寺观政,很是振奋,深受启发。尚书王恕因盛暑天热,请求停止经筵讲授,董杰向皇帝上《劝经筵讲学疏》,抗论经筵不可停,且诋王恕欺罔,言虽过激,亦由此知名。出任湖广沔阳知州时,沔阳连年大旱,百姓生活饥馑交迫,居无定所,为解民生之苦,他义无反顾地写呈《祺免沔阳诸户渔课疏》。三个月后,吉人冤狱发,董杰受牵连,被逮入京。董杰囊中羞涩,时任沔阳州学政的陈明捐俸赠之,才使其得以上路。在尚书何乔新、侍郎彭韶力保下,董杰被贬谪四川建昌行都司都事。

董杰学识渊博,管理治理能力很强,取得了显著的政绩。在邛州二年,修葺学正官署房屋,开凿水渠,离任时,百姓仰慕其恩德,攀辕不忍他离开;任职河南钧州,正值荒灾后,百事俱废,董杰振作精神,一边设学校,兴蚕桑,尽心农事,以致有连年丰收,一边严厉查禁强暴乡里、横行百姓之事,以致百姓安居乐业,得到民众一致赞誉和拥护。

在关心百姓疾苦的同时,董杰还认真审理判案。在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时,领孝宗皇帝的敕书,审录山东地方案件,冤假错案大多得到平反;任刑部福建司郎中时,凡审罪囚,对其情可怜、案情可疑的案件作详细的说明解释,不止数百千起,并且议文简当,一直到明正德末年(1521),他判案断案的模式和方法成为刑部官员审判案件的式样范本,并收集成册;任河北保定知府时,霸州时有强盗出没,因他准备充分,确保一方平安,老百姓为感激为他建立生祠。董杰所到之处,井井有条,民未见疲劳,财未见损耗,上官和下僚皆很稀异,董杰终于一展胸中才学,声如其名。

明正德五年(1510),六十六岁的董杰任河南右布政使,不久转任湖广左布政使。到任月余,由马文升、费宏推举董杰素有风力,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户部右侍郎,巡抚江西,提督官兵剿贼。正德六年(1511)四月任江西巡抚,时逢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预谋反叛朝廷,常常多次拉拢胁迫,软硬兼施,但董杰忠于朝廷,不落其志,每每不予接受,并时以忠义讽劝。宁王见董杰不为所用,又担心反叛计划泄露,终下杀手。十二月的一天,董杰回家,对家人说:“我今天在宁王那饮酒,头晕腹胀,恐怕是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第二天董杰全身上下通红,医治无效毒发身亡。

董杰被害后,家里人都知道是被宁王所害,因为8个月前其前任江西巡抚王哲因不愿依附宁王也同遭此劫,不敢有丝毫声张。因其政廉家贫,上司打开他随身的箱子,里面白银却不足一两,以至不能发丧,让世人为之嗟叹。真是廉洁至上的好官清官!明正德七年(1512),明武宗朱厚照深为董杰居官数十年,白银不足一两的清廉之举而震撼,为他精忠国家,不为名利所动的忠君之心而感动,特由朝廷恩赐并亲自赐祭文,遣宁国府通判何宇至墓祭厚葬于董杰家乡泾县中村。其墓地名“凤形”,周围七十步,冢高一丈四尺,原有围墙,高七尺。冢前有墓碑一座,顶盖用天录辟邪。盖高二尺六寸;碑身高七尺五寸,宽三尺;碑座高三尺二寸。神道原有石虎二座,望天啸二座,石碑坊一座。《明武宗实录》卷八十二记载:“董杰卒……讣闻,赐祭葬如制。”清嘉庆《泾县志·古迹》也载:“都察院副都御史、江西巡抚董杰墓,在县西凤凰山。有南京礼部尚书、丰城扬廉神道碑。”

由此可见,董杰墓地是泾县古墓祭葬中最高级别,因为那是由当时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为他高规格建造的,这是国家对董杰忠廉之举的高度肯定。而家乡人民更是敬于董杰忠廉,以他为榜样,直至几百年后在县城城北,还建起三进的忠臣董杰专祠,供人祭拜。在其灵位的神龛两边,书有“一片忠心昭日月,百代衣冠祀春秋”。大厅中柱则是由清著名学者、书法家县人包世臣撰写的“明辩七篇知士品,逆藩三爵见臣心”的楹联,由衷表达对董杰维护国家统一和为社会安定献身的崇敬之情。

董杰一生清廉耿直,视奸贪铿锵仇对,不徇私情,对国家忠心耿耿,忠贞不二,正如其《答友人》诗中所云“故人识我面,未曾熟我心。我心欲铁石,结发养至今。间关出百死,留得此残生。愿言到盖棺,岂肯中途倾。”他以生命实践了他“古今重道义,所重非生死”的忠直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