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南渡北归》 (岳南著)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22-07-28    点击量:7570 次  

前言

“ 因为有这‘最后一批大师’,当我们再去凝视这段沉浸在深渊的历史时,才会看到屈辱不堪之外的风骨凛然——国式的风骨,以及家国情怀。”——岳南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作者讲述了民国时期最后一代知识分子的西南流亡和北归、离别的故事,内容涉及时间将近一个世纪,涉及人物都是二十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关于中国近代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他们的历史是整个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他们的历史左右着民族的方向。

荐读理由:

上世纪初,是中国历史发生剧烈变迁的年代:清朝没落,终至倾覆,民国初创,却混乱不堪;袁氏独裁,军阀混战,革命蜂起,国共争雄,直到之后的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神州大地经历了百年未遇的新旧交替和血火洗礼,并因为自己的积贫积弱而使整个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然而,这也是一个人杰辈出的时代:已经在统治阶级的镇压和对外封锁之下衰朽不堪的中华文化,在欧风美雨涤荡下,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并孕育出了一大批即使今天仍然令人感到高山仰止的“大师”。他们的出现与国家的遭遇有何关联?他们的命运又与国家多舛的命运如何联系在一起?岳南的这部《南渡北归》便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民国初年知识分子命运变迁的全景画像。全书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大、清华等院校师生南迁并组织西南联大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再现了从梁启超、王国维、梅贻琦到陈寅恪、傅斯年、李济、胡适、梁思成、林徽因等文史科学领域知识分子精英的思想历程与生活情感经历。可以说,本书不论是作为近代知识分子人物群体传记,还是作为近代史本身的一个窗口,都令人感到受益匪浅。本书以抗战中“大师”们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主线,其实正是他们在近代史中经历的缩影。“血火总破温柔乡”,在炮火连天,国难当头的年代,知识分子就如同飘萍一般聚散无常,随波逐流。当我们读到北平师生在日军铁蹄之下仓皇出逃时,当我们读到堂堂如梁思成、钱穆等名流学者,竟不得不偏居西南穷乡僻壤度日时,当我们读到李济、林徽因等人因为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连续的精神打击而日益消沉时,我们不仅为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而叹息,更为这些本该在各自领域大展所长的“大师”而扼腕。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仍然以豁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面对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他们在忧国忧民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纷飞的炮火与频繁的空袭之下,师生们依旧授课不辍;缺乏经济后援和物质条件的环境下,学者仍在进行着研究乃至实地考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情怀!从这些大师们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对国家未来的无比关切。即使时局艰难,但他们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做好了应做的事,才是对国家尽责,才是对人民的最好回报。这也是我们纪检人需要坚定的信念,不管时局有多么的艰难,我们都要像“大师”先辈们一样,有那样的大无畏精神,也时刻提醒我们作为纪检人的光荣使命!“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百年前的“大师”们尚且如此,在历史的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这一时期的纪检人,我们生逢盛世,更应肩负重任。新的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而我们新时代的纪检人,要保持思想定力,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态。也必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拼劲,坚不可摧的信念,与时代同奋进,努力书写从严治党新篇章。(徐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