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风纪颂清廉之【廉史今读】第13期《楹联折射出的包公家风》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21-07-16    点击量:4849 次  


廉史今读,我们追踪先贤们的思想轨迹,深深地为他们肩担道义、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所感动。清廉若水源远流长,让我们静心聆听“廉”音,扬清风正气,谱清廉新篇。

今天由泾县纪委监委驻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朱娅培

和大家分享泾川风纪颂清廉之

【廉史今读】第13期《楹联折射出的包公家风》


诵读者:朱娅培(县纪委监委驻住建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

楹联折射出的包公家风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家风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对一个人的修身、齐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合肥包公祠正门的墙上,有这样四个字“廉顽立懦”,其意是使贪婪的人廉洁,懦弱的人立志,包公始终以律己、孝敬、廉洁、刚直的高尚节操践行这四个字,不仅成就了一代清官的典范,同时以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影响教化了后人,形成了包家独特的“孝肃”家风。

包公一生为官二十多年,从少年开始,就能做到不赴富人宴,不欠人情账,为的就是将来办案时能秉公执法、光明磊落。朝堂上,包拯不逢迎权贵、一身正气,敢于与腐败庸碌者正面交锋,他“两弹宰相宋庠”“六弹国丈张尧佐”“七弹封疆大吏王逵”。在肇庆,“包拯掷砚化渚,不持一砚而归”的故事永载史册。这些都是他座右铭“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真实写照。

包公一生坚持“清心治本、直道处世”,而他的后辈也都能居官者廉洁,为民者淡泊,包公家训虽然只有37个字,但言简意赅,旗帜鲜明:“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是包家行为规范的“底线”,如若违反家规,坚决开除“家籍”。

包公祖孙三代都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长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廉洁自律。次子包绶,官至六品,在任期间,清苦守节。去世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没有其他值钱的物品,衣袋里也只能找出46枚铜钱。包拯的孙子包永年官至正七品,曾任咸平县主簿,崇阳县令。他任职期间,“凡厥莅官临事,廉清不扰”。清理他的财物时,人们发现竟然“了无遣蓄”,甚至丧葬费用,还是两位堂弟资助的。包公的后代,不仅严格遵守了这则家训,还不断发扬光大,延续着包家特有的“孝肃”家风。

今天,世人对孩子最爱说的就是孟母择邻而居、岳母刺字等这些教育子女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一种家风的传承,而包公的“孝肃”家风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也为社会带来了缕缕清廉之风,成为为官从政者一本应读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