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风纪颂清廉之【廉史今读】第8期《父子两刺史 一门清廉士》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21-01-21    点击量:2198 次  


廉史今读,我们追踪先贤们的思想轨迹,深深地为他们肩担道义、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所感动。清廉若水源远流长,让我们静心聆听“廉”音,扬清风正气,谱清廉新篇。

今天由泾县桃花潭镇纪委

李季

和大家分享泾川风纪颂清廉之

【廉史今读】第8期

《父子两刺史 一门清廉士》

诵读者:李季(泾县桃花潭镇纪委)

父子两刺史 一门清廉士

胡质,字文德,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嘉平二年(250年)逝世,家中都没有什么钱财。追封阳陵亭侯,谥贞侯。由儿子胡威继嗣。

《胡质父子》见于《晋书》。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皆以清廉著称于世。父胡质,字文德,淮南寿春人,魏文帝时,官至东莞太守、荆州刺史,后加封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子胡威,字伯虎,晋武帝时累官至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朝廷因其政绩突出,为官清廉,特追赐他为镇东将军,加封谥号为“烈”。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任职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念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清廉美德的志向。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有一年,没有一车一马,没有仆人随从,胡威独自骑着毛驴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在荆州小住几日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他对儿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心收下。后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胡质、胡威的故事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 “虎父无犬子”都彰显着上行下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在廉洁从业中,作为父母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示范,以实际行动教育儿女清廉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