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风纪颂清廉之【廉史今读】第15期《三事忠告》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23-03-22    点击量:5754 次  

廉史今读,我们追踪先贤们的思想轨迹,深深地为他们肩担道义、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所感动。清廉若水源远流长,让我们静心聆听“廉”音,扬清风正气,谱清廉新篇。


今天由泾县昌桥乡纪委

章舒

和大家分享泾川风纪颂清廉之

【廉史今读】第15期《三事忠告》

诵读者:章舒(昌桥乡纪委专职纪检监察员)

三事忠告


《三事忠告》是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所著的《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和《庙堂忠告》的总称,是中国古代官箴书的代表。“牧民”在此指的是治理人民;“风宪”意为法律风纪;“庙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场所,用于代指朝廷。《三事忠告》也就是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和中央官员由衷的劝告。张养浩一心一意为国为民,不管是在地方上,还是在朝堂上,他都是一身正气、严以律己、处事果断,被称为一代好官。张养浩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把自己的官场经历记录在一本书中,希望能够告诫当下时代和未来的官员们不论官阶等级要立志做一个好人、一个好官。题目为“忠告”,可见作者的诚意和殷切的期望。《三事忠告》中所蕴含的治理政务的哲学深意在现代仍然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首先,从政者要提高修养,保有浩然之气。在《三事忠告》中,张养浩认为做官之人,要戒贪、爱民、省事、先劳、存恕、自责、礼贤下人,这样才能“确乎有所守,而不夺于势利”。即将要做官的人,要心存仁义礼智,并保有“浩然之气”,这是从政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在素养。在反省内求的具体行动方面,张养浩认为要做到慎独慎思和博学力行。慎独慎思是反省内求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慎独,不仅用于修身,更是被沿用至为官之道上。从政者保持慎独,可以更加公正严明地处理政务,而如果在慎独的同时,又勤而好学,则会以“道德、政事名于天下”。其次,从政者要首重自律,工作兢兢业业。张养浩认为做官要首重自律,他有自己所奉行的自律标准:“夫所谓严,如处子之居室,一行,一止,一语,一默,必遵礼法,厥德乃全。跬步有违,则人人得而訾之。”他认为凡从政者要始终保持自律、自勉,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才能使国家的政治环境与风气保持健康向上的势态,形成良性发展。 再次,从政者要举贤爱民,能够深谋远虑。在选拔人才的方面,张养浩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他说:“询诸人则知之,察其行则知之,观所举则知之。”意思就是,可以先咨询别人,让他们推荐心中合适的人才,然后自己再进行观察,既要观察推荐之人的德行,也要观察举荐之人的品行,最后再对这个人的才能和德行进行综合评价,如果符合采用标准,就可以任用。在爱民方面,张养浩认为官员既要重视百姓的生活,更要采取利民便民的政策,从而保证百姓的利益。如果每个官员都能够严格做到这两点,那么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 最后,从政者要团结协作,做到胸襟广阔。张养浩说,同事之间“共署联事,一人努力而前,则余者皆当辅相以成其志。苟彼前我却,彼行我止,动焉而不相随,语焉而不相应,则事功之成者能几”。这句话说明了和睦与协作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在共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分歧,这就需要从政者具有广阔的胸襟,遇到事情要先自己反省、自我批评,做到“是则归人,非则归己;闻誉则归人,闻毁则归己”。这样,才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事忠告》并非张养浩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他对自己多年从政经验的感悟和总结,是他呕心沥血的作品,这本书中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根基。再加上张养浩本身就是位文学家,书中逻辑清晰、表达简洁、微言大义,让人百读不厌,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