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纪委驻村工作队“重回驻村、联系群众”纪实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12-11-27    点击量:3677 次  

    “初来时,人畜缺水吃;初来时,道路满尘埃。初来时,丝竹声不闻;初来时,庄稼难灌溉。看如今,流水哗哗涌清泉;现如今,水泥道路通往蓝天外。看如今,文化大院歌声起;现如今,岭下之水上岭来……”镶嵌在河南省孟州市槐树乡刘庄村村委大院墙壁上的这首《驻村感怀》已有10年历史,但字体依旧清晰醒目,没有丝毫损坏。在群众心目中,看到《驻村感怀》,就想起了省纪委驻村工作队,就像看到了亲人。为此,群众像护宝一样“呵护”着它。
    层林尽染又逢秋,万千欢喜迎亲人。丹桂飘香的季节,河南省孟州市、温县、西华县等20余个乡村的父老乡亲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更欢欣地迎来了阔别已久的河南省纪委驻村工作队队员们。
    按照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的要求,省纪委机关开展“重回驻村、联系群众”活动,以“进基层、问民生、解民困”为主题,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重返驻过的村庄,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民情民意,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扎实推动“提升素质、规范执纪、端正作风、树立形象”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重回驻村,重温乡情,感受深刻的是农村巨大变化,心潮澎湃的是割舍不断的浓浓真情
    纪委干部又回来了!孟州市刘庄村的父老乡亲奔走相告,一大早就在村口翘首以待。工作队队员刚一下车,村民们立即挤上前,有的拉着队员的胳膊,热情寒暄;有的扯着队员,硬往家里劝;有的拿着刚摘的苹果,硬往队员手里塞;有的紧紧拉住队员的手,邀请合影留念……
    7月27日至8月24日,省纪委宣传教育室主任于善法、党风室主任朱俊峰、案件检查四室主任陈天福、农村党风室主任张宏丽、案件管理室主任李莉华等带着同事,在未和任何部门“打招呼”的情况下,“悄悄”回到孟州市槐树乡油坊头村、赵和镇廉庄村、河阳办事处长店村、西虢镇韩庄村和温县岳村乡、赵堡镇赵堡村等。曾经一起驻队的当地队员也重新集合,他们按照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主动缴纳生活费,与群众同吃、同住,热情看望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送去慰问金、慰问品。截至目前,省纪委共有14个党支部70余人陆续回到驻村。
    这是一次感情交汇的大融合,这是一次亲情传递的大对接。工作队要重回驻村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飞遍”田间地头。队员们一到驻村村口,就与迅速赶来迎接的群众融汇到一起,热情相拥、寒暄不停、热泪盈眶、问长问短,拉家常、谈变化,热闹非凡。
    10月11日,省纪委驻村工作队20余人在省监察厅副厅长孙运峰的带领下,再次来到刘庄村,带着6名医疗专家为村民义诊,为村里送去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捐赠科技文化书籍2000余册,捐赠现金3万元,看望了退休教师刘禄身、村民杨国富、低保户边学军等,之后又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晚上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联欢会。
    83岁的刘禄身老人拉住省纪委纠风室主任翟迎波的手,一边硬往家里劝,一边激动地说:“乡亲们非常想念你们啊,10年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念叨着你们。你看,你们走后,村里变化可大了,村民富裕了,有的买了汽车,有的住上了楼房……”
    亲情难以割舍,发展仍系心中。当年的蔬菜基地已经成了致富源,作坊发展成了工厂……十余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曾经驻村的队员和村里的老少爷们来说,是思念,是期盼,是感情的延续,是亲情的牵挂……
    “驻村工作队打下的好基础,使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01年起,河南省纪委分3批抽调49名机关人员,分派到孟州市12个行政村、温县6个乡镇和行政村驻村,打井、修路、建文化大院、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既输血,又造血,不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更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周口市西华县红花镇龙池头村是全省38个“艾滋病”重点村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返贫村,全村10个村民组,4700多口人,是省纪委的对口帮扶对象。从第一任驻村队长、现任中央纪委信访室主任任建华开始,每一支队伍都把这里当家乡,用尽心力谋发展。驻该村帮扶2年的省纪委效能室副主任许连纯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在前面几批队员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我们才能接过接力棒,跑出好成绩!”现在的龙池头村,田间的泥泞路变成了水泥路;全村农田实现了插卡灌溉;农作物种植由最初的一年两熟发展到一年三熟,粮食产量大幅增收;建成了近20个温室蔬菜大棚;占地200多亩的华龙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竣工……在连续七批队员的努力下,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绝望村”正逐渐变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村。
    然而,要使群众彻底摆脱贫穷,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中解放出来,必须扭转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本着这个原则,省纪委各驻村工作队决定培养一批农村“领头雁”。
    在刘庄村,翟迎波重点培养村里苹果销售大王刘学朝。他带着刘学朝先后参观、考察了西安杨凌国际农业博览会、成都农业食品深加工企业等,并利用晚上时间,和刘学朝促膝谈心,帮助他解放思想,开阔眼界。
    2003年初,刘学朝当上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不负众望,转变观念,促进发展。现在的刘庄村,群众收入比过去翻了几番。“80%的农户住上了楼房,10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小汽车有70多辆,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60多户。”刘学朝告诉记者。
    “驻村工作队打下的好基础,使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我们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孟州市西虢镇韩庄村村民乔允同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他们是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省纪委驻村工作队一直惦记着村里的发展,惦记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他们是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这是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心声。
    时间回到2004年5月,驻村工作结束,队员全部返回工作岗位。听说工作队要离开,村民们早早就涌到村头欢送。河阳办事处长店村的父老乡亲一大早就来到村口,夹道欢送,有的老人紧紧拉住队员的手,一边抹着泪,一边反复问着什么时候再回来;槐树乡西孟庄村的父老乡亲激动地把队员抬起来,抛到空中,接住又抛起来,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工作队走了,但他们的情、他们的心留了下来,时刻温暖着群众。每当村里遇到困难、村民有什么知心话都要找到队员倾诉;和队员结成兄弟姊妹的群众,会经常去郑州看望他们;队员也经常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不断帮助村里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尹晋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孟州市作为联系点,深入孟州市大定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河雍办事处东田丈村和西虢镇进行调研,看菜棚、进农家、察市场、听民情,在乡镇“公务灶”就餐,与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省纪委组织开展“进农户问党风”活动,农村党风室的同志们自带铺盖来到孟州市河阳办事处长店村,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察民情、纾解民困。
    张宏丽在温县岳村乡驻村时,结识了贺村当时的妇女主任韩秋云。从此,她们就成了亲姊妹,无话不说。10年来,她们经常电话联系,拉家常、话发展。韩秋云只要到郑州办事,都要带着家乡的特产看望张宏丽;而张宏丽也经常买些小孩穿的衣服看望韩秋云。特别是贺村80多岁的孤寡老人田清秀,把张宏丽当成了亲闺女。张宏丽在驻村时,经常照顾老人,给老人做饭,送衣服。张宏丽每次到贺村,都要到老人家里看一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当记者采访结束时,刘禄身老人急匆匆赶来,让记者通过媒体给工作队员捎几句话:希望工作队员今后多回来看一看,看看村里的变化,尝尝村里的特产,乡亲们急切地盼望着呢!
    改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驻村工作队和群众的深情厚谊!(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李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