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风纪颂清廉之【党史诵读】第4期《毛泽东诗词里的民族血性》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21-04-30    点击量:4664 次  


今天,由泾县纪委监委组织部韩奇和大家分享泾川风纪颂清廉之【党史诵读】第4期《毛泽东诗词里的民族血性》。

党史小故事

毛泽东诗词里的民族血性

何谓血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刚强正直的气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但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民族血性使其生生不息。这种澎湃激昂的民族血性,使中华儿女充满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豪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战斗意志,“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无私奉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牺牲精神。毛泽东一生波澜壮阔,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情感、实践和价值取向,洋溢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血性风骨,撼人心魄,催人奋进。

遵义会议之前,他历经坎坷,《采桑子·重阳》《清平乐·会昌》是他逆境人生的感怀之作。他不坠青云之志,表达“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迈气度,讴歌“今朝更好看”“风景这边独好”的锦绣河山。“三湾改编”时,毛泽东为人民军队注入了“党指挥枪”的铁血军魂,使其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面临“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恶劣环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运筹帷幄,“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即便迎来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依然保持谦虚谨慎,“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血性精神依然不减当年。他热衷于挑战自然,到“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北戴河搏击海浪,到“风吹浪打”的万里长江迎风斗浪。他领导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困境。

毛泽东奋斗的人生是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一个缩影——坚定执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