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风纪颂清廉之【廉史今读】第12期《小事当慎 小节当拘》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21-06-04    点击量:8834 次  


廉史今读,我们追踪先贤们的思想轨迹,深深地为他们肩担道义、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所感动。清廉若水源远流长,让我们静心聆听“廉”音,扬清风正气,谱清廉新篇。

今天由泾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副主任

刘芳

和大家分享泾川风纪颂清廉之

【廉史今读】第12期

《小事当慎 小节当拘》


诵读者:刘芳(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副主任)

小事当慎 小节当拘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收有其著作十余种。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讲:“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评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小节连着大节,小节决定名节。在个人修养问题上,每个人都应当注意小节,谨防小毛病变成大祸患。

“不积小善,不能成大德;不积小恶,不足以亡身”。清代古田县人陈滨,居官清廉,十分注重小节。他常对人说:“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来他任湖南、福建巡抚,当官20余载,独身在外,没有携带过家眷。儿子想去探望他,竟苦于缺路费。陈滨安于清贫,终生不变,受到百姓称赞。每个人都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

小事小节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击垮一个人,对小事小节绝不可小瞧小视。古人讲:“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重视小节,好比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犹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在小事小节上出问题看似不严重,但背后隐藏的祸患却不可小视。如果在小节问题上漫不经心、不以为然、疏于防范,甚至听之任之、自我放纵,把自己吃点、喝点、拿点、要点、收点等问题,看作“星星点点”“零零碎碎”,误以为于自己无伤大雅、于法纪有隙可乘,长此以往,就会被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节磨损大志、侵蚀精神,一步步走向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坚持在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以“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来自励,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来自警,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来自省,以如履薄冰的小心谨慎对待小事小节。然而,守住小事小节,并不意味着战战兢兢、缩手缩脚,不敢迈开步子、撸起袖子,甚至不敢作为、无所作为。相反,胸中有大义、言行知敬畏,在小事小节上也就不容易“湿鞋”“摔跤”。

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每个人都应严以修身、严以律己,自觉做到谨小慎微,防微杜渐。从日常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不搞下不为例开始,对自己多一点苛求,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照镜子,切实过好“小事关”“小节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