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3000万建豪华办公楼:上行下效 奢靡之风难阻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12-09-11    点击量:11560 次  

事件概述
近期,有群众反映,河南信阳明港镇政府修建的豪华办公楼。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明港镇政府的新办公大楼,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综合造价,均超出了国家规定的省部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标准。9月3日,媒体报道了《信阳明港镇花3千万建豪华办公楼人均面积超省部级》的消息后,工作人员解释说:“超前规划才是最大的节约。”引发全国舆论的关注。
舆情点评
“超前规划”、及时行乐、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事件对于河南省信阳市来讲已不是第一次了。2008年信阳官员“最牛别墅群”事件查而未处(仅仅免去国土局局长)到现在,仅仅时隔不到4年的时间。同一种类型的事件发生在同一个地方,相差的只是时间,已在全国形成了独有的“信阳现象”。
对于舆情的漠不关心,对于民意的不问不闻已成为信阳官员的通病,这决不是偶然。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政府斥巨资建豪华办公楼的舆情从项目建设之初,网民就已在网上有强烈反映,建设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报审、批示、公示、招标一系列工作中,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知情是不可能的。更可怕的是上级纪委机关的轻描淡写,给民众的回复仅仅是:届时会向社会公布!
从“最牛别墅群”到“超前规划”的镇政府办公楼,责任不仅在国土局、明港镇政府,更多的是当地纪检机关的失职,失责,在追究明港镇相关责任人的同时,更多要的要追究当地纪检部门的责任,正是当地纪检机关的教育不力、监督不力、惩治不力,才造成了今天所谓的“超前规划才是最大的节约。”长此以往,将有更多的“超前规划”出现!
反思“超前规划”的镇政府办公楼事件,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思想上对舆情工作重视不够。2011年初,就曾有网友在微博、论坛上对明港镇政府斥巨资建豪华办公楼情况进行举报,但最终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就是对网络舆情工作不够重视,用老一套思维方式去看待网络,没有一套完整的舆情监测体系,对舆情预警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及时掌握或引起重视,让自身陷入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愿用”的尴尬境地。
二是媒体意识差,回应不力。面对媒体的质疑和汹涌的网络民意,当地政府在回应中缺少最起码的回应技巧。虽然回应比较及时,但没有抓住重点,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转为群体心理,掀起了一个更高的舆论热潮,引发了民网民对纪检机关办案无力的质疑,为引导和纠正网络舆论增加了难度。
三是上级部门监管不力。豪华办公楼的建成,不是一个镇政府就能决定的。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审批、监管,然而在这个问题上,相关责任部门却集体失语。相关部门重审批、轻监管,或者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前在出现的类似事件中,甚至还有千方百计捂盖子,包庇袒护的现象。因此,出现这样的问题,相关部门也难辞其咎。
四是纪检部门教育不到位,监督缺职。在这次事件中,无论是同级纪委还是上级纪委,都缺乏应有的作为和担当,正应了一句“同级监督不敢,上级监督太远”。事实上上级纪检部门与当事乡镇空间距离并非遥不可及,而且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如此发达的条件下,也没有妨害及时监控的障碍。这说明,要么他们深入基层不够,发现不了问题;要么不受群众信任,群众无视他们的存在,从而闭塞了耳目;要么熟视无睹,忘记了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
五是上行下效,豪华奢侈之风难以阻遏。在信阳,这样的豪华办公楼绝非个案。第一次来到信阳市委、市政府大楼的人同样会“大开眼界”:高耸的大楼,傲视周围的一切建筑;辽阔的广场,甚至令天安门广场逊色;大楼内豪华的电梯、大屏幕的显示屏、现代化的办公室让人恍然以为身在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档写字楼,忘了自己是在中部的欠发达地区,远离了百姓。在这样的示范效应下,出现这样的镇政府办公楼,一点都不奇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部委舆情中心主任 郑光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