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23-06-02 点击量:14186 次
廉史今读,我们追踪先贤们的思想轨迹,深深地为他们肩担道义、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所感动。清廉若水源远流长,让我们静心聆听“廉”音,扬清风正气,谱清廉新篇。
今天由泾县黄村镇纪委
叶婷
和大家分享泾川风纪颂清廉之
【廉史今读】第16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
诵读者:叶婷(黄村镇纪检监察干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泰州兴化人,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步入仕途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虽仕途坎坷却政绩显著。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历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却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郑板桥的父亲为人正直且饱读诗书,他自小好学,跟随父亲耳濡目染。少年时便立志发奋读书以后救扶安民。郑板桥四十岁时赴江宁参加秋闱中举人,又过四年赴京参加春闱中进士。其后两任知县,为官期间,他作风淳朴,没有“官老爷”的架子。他体恤民情,重视农桑,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心声,还自发参与劳作,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刚到潍县任职时,时逢大旱多地颗粒无收,百姓没有口粮,饿殍遍野。了解情况后郑板桥带头捐赠自己的俸禄,为解决百姓急需,不及上报批准,他便开仓赈灾。这年秋后灾情仍然严重,老百姓们没有能力偿还借来的粮食,他又着人把债券烧了以减轻群众的负担,并利用修城筑池的方式招募附近饥民来潍县务工,让他们用劳动换取粮食。郑板桥为老百姓雪中送炭,却得罪了想要牟利的官僚豪绅,后来他被罢职。当地百姓为他送行时,看到他只带走了一匹骡子和一堆书籍,留下的是“两袖清风”的美誉和百姓的感念。从古至今,廉洁为民是多少为官者郑重承诺的政治信条,更是多少普通百姓的殷殷期盼。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绝大部分的党员干部依然选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不忍有半点行差踏错。而有的人却选择了一条精神家园日益颓废的道路,受到金钱、利益、美色、欲望的腐蚀和围猎,对送上门的不义之财“来者不拒”,甚至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把手伸向了公共资源,忘记了人民公仆的初心和使命,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利益抛之脑后,最终付出了沉痛的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几个字,质朴厚重,饱含深情,凝结着对人民群众深沉的大爱,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还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做到防微杜渐,抗得起诱惑、经得住考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做到面对是非立场坚定,面对利益不计得失,面对违纪违法行为动真碰硬,面对硬仗迎难而上,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伟大自我革命、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