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把“吃喝账户”变“提款机”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13-04-11
点击量:3375 次
部门设在酒店里的“吃喝账户”,逐渐变成了他的“提款机”。几年时间,他先后多次从中取走大笔现金用于个人挥霍。检察机关查明,他从这个“小金库”先后提出了39.58万元占为己有。
近日,他被法院一审以贪污罪、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此人就是某央企江苏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公司)的技术部经理王均。
每次打牌都必须是他赢
“我向你们反映一个情况,江苏公司一个管技术的,叫王江。他收了一个叫孙国宝的钱,有20多万呢。”2011年12月的一天,一个电话打到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还没等值班人员说话,对方跟着又说了一句,“别问我是谁,我用的是公用电话,再见。”随即就挂断了电话。值班人员打回去,这个电话再也无人接听了。
若真如举报人所说,受贿20余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案子。值班人员立即把这个信息向领导作了汇报。很快,院领导决定对这一线索进行初查。
该院初查发现,江苏公司根本没有叫王江的人,这个孙国宝更不知是何方人士。举报人所称的被举报人不存在,事实不清楚……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惩治腐败无小事,不能轻易放弃。”浦口区检察院检察长翟建明给办案干警打气说,“信息模糊,我们就把它查清;线索不足,我们就去寻找更多的线索。”
于是,办案干警调整了方案,细化了分工,展开了更加细致的信息收集、比对和筛查工作。他们到相关单位和场所进行化装调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拉网式信息比对,寻找相关知情人……
结果,一个名为王均的人进入了检察官的视野,各种调查信息都表明———王均就是被举报人!
出生于1963年的王均,在江苏公司担任技术部经理十多年,技术过硬,整个技术部的大小主管基本上都是他提拔的。“据我们侦查到的信息,此人威望极高,在部门里说一不二,号称‘一言堂’。”办案人员说。
办案人员调查发现,王均经常出入高档场所消费,而且他很喜欢打牌,经常参加带有赌博性质的牌局。办案人员同时了解到,尽管王均工资不低,但他的妻子对他经济控制较严,他平时身上带不了多少钱。一位经常陪同他打牌的内部人士告诉检察官,尽管王均牌技很差,但他有个特点,每次打牌都必须是他赢,“要是谁赢了他,那他就让牌局一直继续下去。”同时,该人士还告诉办案人员,“王均打牌时不差钱。”
“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听说要进他负责的部门,少则七八万,多则二十万。”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有关知情人员反映的这一信息引起了办案人员的高度重视,围绕王均赌博款的来源进行的更具针对性的调查也随之加码……
越来越多的信息指向王均涉嫌职务犯罪。
该收网了。“这个案子交给谁办?”检察长问分管副检察长。“庄晨、高敏!这两个年轻人干劲足,专业知识强,具有很强的突破能力,交给他们准行。”就这样,两位“80后”检察官担当起了办案重任。
他们的首次交锋从一个电话开始。那天,王均被带到浦口区检察院,刚走进办案区大门,检察官正准备收缴王均随身携带的手机时,王均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王均扫了一眼来电号码后,忽然惊慌地对着手机大声喊道:“我在检察院,检察院正在调查我!”
“有问题!”两名年轻干警没有阻止王均,而是相互对望了一眼,他们彼此从对方的眼神中读懂了这样一个信息。后经调查,给王均打电话的,正是帮助他贪污20余万元的同伙。
讯问开始时,王均表现得相当冷静。除了沉默,两名年轻的检察官还从王均身上感觉到了一种傲慢,“两个毛孩子想审我?!该去哪玩哪玩去,别误了我的事。”
王均的对抗和傲慢态度,激起了两位检察官的斗志。“一定要击破他的心理防线!”这时,王均手机上的一条短信引起了两个检察官的注意。这条短信来自南京某大学教授朱某,称已经将4.8万元茶叶款打到指定账户,并称以后继续愉快合作。经查,这个账户是王均侄子的,而朱某则是江苏公司的合作伙伴,主要承担公司技术部门进口部件的翻译工作,而这一工作,恰巧是王均主管。
发现这一线索后,办案人员第一时间找到了朱某,并很快从朱某那里得到证实,王均曾多次采取“以收茶叶款为名”的手段,先后收受20余万元贿赂的犯罪事实。
那笔钱是他自己的
在侦查中,办案人员还发现王均女儿的一笔旅游支付款。王均的女儿外出旅游花了1.4万元,但奇怪的是,支付旅游款的是一家酒店。这家名为真龙酒店的饭店,就离王均的公司不远。办案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家酒店是王均所在的技术部的固定聚餐点,“每次都是王均直接签单。”
“难道酒店为了拢住这个大客户,主动帮王均的女儿支付了旅游费?”这个看起来说得过去的理由,被酒店老板娘否定了。老板娘说:“那笔钱是他自己的,只不过暂时放在我这里罢了。”
随后,老板娘带着办案人员来到她的卧室,她从卧室大衣柜里拉出一个行李箱。在行李箱最底部角落的一个小缝隙中,老板娘揪出了一颗黄豆大小的纸团。纸团揉得很皱,老板娘一点点展开,露出了一行行小字,有时间、数字、姓名、来源、去向。
在这张时间跨度一年多的纸条上,清楚地标明,王均先后从酒店账户中提走将近40万元现金,而这些钱的来源,则是与江苏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材料供应商。
为确保纸条记载时间的准确性,办案人员随后将这张纸条送检,经司法部门鉴定,该记录形成时间跨度超过了一年,每两笔记录的间隔时间,与酒店资金进出的时间段完全一致,是真实可信的。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证据,王均依然保持沉默,但与刚开始的趾高气扬相比,他的头越来越低。
招聘收礼初尝甜头
王均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自小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王均进入安徽省某国有单位工作,1994年调入江苏公司。他从最普通的技术员干起,逐步担任了科长、技术部工程师、技术部副经理到技术部经理。后被公司推荐留学法国,取得了硕士学历。2012年又被总公司提拔为江苏公司的总工程师。王均从普通技术员到技术部一把手,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一路走来仕途可谓顺风顺水。
王均的蜕变是在他担任技术部经理后,由于在公司招聘技术人员时有了发言权,因此也开始有人为了能够进入他们单位工作,在招聘时给他送礼。王均也因此尝到了甜头。
2011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进入江苏公司技术部工作,给王均送了5万元钱。王均虽然笑纳,但没说什么,只是让他回去等消息。又过了一段时间,这名大学生和家人急了,又给王均送了3万元。这一次王均没有让对方失望,很快就将考试题发到了对方的电子邮箱里。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在招聘考试开考的前一天,有人打电话到江苏公司人事部门,指名举报王均违规操作,将招聘考试题泄露出去。人事部门连夜更换了考试题,才确保了第二天考试正常进行。
如果王均能从这件事中及时悬崖勒马,是可以回头的,可王均非但没有将这件事引以为戒,还改变原先的方式,转而利用亲属、朋友之手经手赃款,在犯罪道路上越滑越远。
王均就任技术部经理后,开始负责公司与外单位的技术合作业务,朱某就是与王均所在公司保持多年合作的伙伴之一。
朱某博士毕业时赶上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和王均所在的公司合作,这个项目由王均总负责。合作结束之后,王均第一次向朱某提出要“劳务费”,朱某想到今后还要争取从王均这里拿项目,王均要的也不多,就赶紧把钱给了王均。
王均拿了钱后,果然“有来有往”,陆续将单位的一些技术开发项目给朱某做。可是,随着合作的深入,王均的胃口越来越大。尽管朱某对王均开始反感,但想到王均所在的公司是自己最重要的客户之一,王均又多年把持技术岗位,最终只能一次次满足王均的要求。几年来,王均以各种理由向朱某索贿20余万元。
理由都是争取“招待费”
王均执掌江苏公司技术部门近十年,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各种材料、零件供应商都非常熟悉。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王均逐渐养成了打麻将、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等嗜好,可又舍不得自己付钱。于是,他想到从供应商身上打主意。王均开始联系这些“土老板”,每次的理由都是给自己部门争取一些“招待费”。这些远在广州、西安等地的供应商,为了让王均能采购自己的产品,无不按照王均的要求,把钱打入真龙饭店。
几年下来,供应商们先后打入这个账户内的钱超过了60万元。可是,仅仅把这些钱用来吃吃喝喝,显然已经满足不了王均了。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王均把这个“小金库”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多次从中取走大笔现金用于个人挥霍。他从这个“小金库”里前后提出了39.58万元占为己有。
近日,王均被浦口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该区法院对检察官的指控全部采纳。经审理,法院一审以贪污罪、受贿罪判处王均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
听到法官的宣判,尽管王均嘴上不服,拒绝认罪,但是,从其未上诉的事实来看,他以实际行动服判了。 (崔洁 肖水金 雒呈瑞 高敏 高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