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桥森林派出所:做精小警务 服务大和谐
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13-11-04
点击量:3699 次
警民和谐是新时期森林公安工作的宗旨性要求,也是森林公安机关做好新形势下林区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性保证。近年来,榔桥森林派出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民生警务”理念,始终坚持为林区群众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森林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并结合“三进三解三推动”和“民主考评基层站所长”活动,通过做精“人走近、事靠近、心贴近”的“小警务”,有效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森林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构建了林区社会安定的“大和谐”。
榔桥森林派出所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人走近把脉民情、事靠近化解纠纷、心贴近构建和谐”的林区治安管理新路子,并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及林区群众的充分肯定。
人走近:用铁脚板走出警民和谐“零距离”
知民情才能晓民意,接地气方可增人气。森林公安服务对象多为分散居住在偏远山区群众的属性,决定了林区森林派出所必须要有走万里路、进千家门、受百家气的决心和勇气,才可以真正走近群众、走进基层。
针对全所辖区面积大、范围广的实际,榔桥森林派出所将辖区内的二十个行政村划片,由全所七名民警分片包干,每名民警包两至三个行政村,负责包片范围内民意收集、信息采集、纠纷调处、案件查处等事宜,要求民警每月至少到包片村开展一次走访,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治安动态,对林区的“山情、林情、社情”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为有效打造与林区群众直接对接的“绿色通道”,榔桥森林派出所统一制作了印有包片民警“姓名、警号、职务、工作职责、联系方式”等内容的警民联系卡发放给群众,并在各村委会醒目位置设置了警民联系箱,方便群众报警求助、沟通联系。与此同时,该所还在距离所址相对较远的汀溪乡汀溪村设立了林区警务室,并专门配备了两名民警、一辆警车,规定警务室民警每周至少到警务室蹲点一天,着力提高偏远林区群众的“见警率”、增强广大林农的安全感。为切实找准森林公安工作的薄弱环节、破解森林公安发展中的难题,榔桥森林派出所还积极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创新开展森林公安“警民恳谈”活动,组织民警进社区、进林场、进村镇,面对面与群众交流调研民情,零距离和林农讨论把脉民意,通过接地气,增进了森林派出所与林区群众的 沟通交流,增加了森林公安工作的人气。
几年来,榔桥森林派出所的民警跑遍了辖区的村村组组、每家每户,每名民警每年都要走上千里崎岖不平的山路、磨坏几双运动鞋,但他们却用自己的铁脚板,走出了警民和谐的“零距离”。
事靠近:用责任感打造警民和谐“无缝隙”
在榔桥森林派出所的辖区,有一句话民警们最中意、也最爱听的:有困难,找森林派出所去。这句话虽只有短短的十个字,可却字字千钧,因为其中蕴含着林区群众对森林公安的无限信任。但这种信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民警们用“排民忧、解民难”的辛勤付出换来的。
榔桥森林派出所年均办理各类案件130余起,人均办案约20起,再加上还要完成森林防火、法制宣传、基础工作等硬性任务,每名民警承担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5+2”、“白加黑”对其他单位来说可能是偶尔为之,但对这个连续六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派出所的森林派出所而言,却是司空见惯。可无论再忙再累,只要群众报警求助的电话铃声一响起,他们没有一声埋怨、一丝犹豫,马上精神抖擞好地赶赴现场。去年8月3日上午,榔桥镇黄田村丹山组村民李元双的妻子冒雨气冲冲地来所报案,称本组组长朱世龙欺负她家是外来户,砍掉她家辛辛苦苦养起来的一棵杉木。如森林派出所不马上处理,咽不下这口气的李元双要跟朱世龙拼命。由于丹山组毗邻镇区,人员结构复杂,且朱姓是本地大户,亲戚众多,如不及时将处于萌芽状态的小矛盾“捺住”,“小纠纷”也可能会引发出“大事件”。见此情景,所长叶书林一面安抚报警人,一面当即安排民警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赶往现场处置。冒着台风带来的倾盆大雨,指导员徐立威带领民警火速赶往纠纷山场实地勘查,看到民警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却仍在现场走访,当地村民感动了,纷纷向民警反映现实情况。经民警不离不弃、耐心细致的工作,原先比较强势的朱世龙也被森林公安的敬业精神所折服,爽快地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今年上半年,榔桥镇河西村塘岭组村民文兰亭、文祥叔侄俩因历史遗留的林地边界纠纷引发冲突,虽经镇、村干部多次调解,无奈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致使矛盾越积越大、怨恨越积越深,镇村干部一筹莫展。当事人之一的文兰亭虽年逾七旬、体弱多病,但性格偏执、容易激动,双方纠纷如不尽快化解,长期存在的隐患将可能随时激化升级。接到文祥的报案后,虽明知这起纠纷是大家都不愿意碰的“烫手山芋”,既费工、又费力,而且最终可能还讨不了好,但榔桥森林派出所仍将这个“烫手山芋”接了过来。民警初次上门,文兰亭不理,二次上门,文兰亭不睬,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双方当事人请到了村委会,两叔侄却如仇人见面,一言不合即恶语相向,办案民警当即将两人劝开,并从“亲情为重、礼让为先”的角度出发,分头细致耐心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心加决心,从上午一直做工作到下晚,两叔侄的距离在一步步拉近。办案民警趁热打铁,当即拟定了调解协议,并在河西村两委的见证下,促成双方当事人当场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一起长期冲突不断、影响林区稳定的纠纷隐患,在榔桥森林派出所民警的精心调解下,得以化解消除。
近两年来,榔桥森林派出所调解各类涉林矛盾纠纷38起,其中有9起是纠纷积案,全所民警通过化纠纷、解难题,在群众中赢得了信任、树立了威信,并用保一方平安、护林区稳定的强烈责任感,打造了警民和谐的“无缝隙”。
心贴近:用真情意构建警民和谐“一家亲”
榔桥森林派出所的民警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要让群众的心贴近你,你必须要与他们心交心、心连心,特别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能及时向他们伸出友爱之手。
在办理一起森林刑事案件过程中,榔桥森林派出所办案民警发现犯罪嫌疑人王某的老母年衰、小女幼弱,经济无助、生活拮据,特别是王某归案后,其小女王亚君可能因学费无着而辍学,便马上将此情况向所领导作了汇报。国法无情,但孩子无辜,绝不能因其父亲犯罪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业。在所领导的倡议下,全所民警立即筹集了300元助学款送到了小亚君奶奶的手中,手捧着蕴含着森林公安民警爱心的助学款,小亚君和她的老奶奶泣不成声,在场的村、组干部也为森林派出所民警的爱心之举所深深感动。王某服刑期间,榔桥森林派出所的民警每年都要到其家中看望其老母、小女,并送上全所民警捐献的助学款。王某刑满释放后,不仅对办案民警没有丝毫怨恨,反而专程赶到森林派出所,感谢全所民警对其全家的再造之恩。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森林公安民警的身影。去年8月8日下午,榔桥森林派出所根据县森林公安局关于抗击台风“海葵”的统一部署,派出民警沿205国道进行巡查,在巡查中民警发现,位于榔桥镇乌溪村乌溪河河滩处的一家木材加工厂因水位急速上涨,原先堆积于河边的大量物资和机械设备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危急时刻,榔桥森林派出所民警冲入磅礴大雨之中,全力抢运处于危险地带的物资设备。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价值20多万元的物资和设备被运往了安全地带。见民警们累得精疲力尽,热泪盈眶的加工厂老板哽咽着连声称谢,并提出要重重感谢他们,但被民警们婉言谢绝了:都是一家人,你们有困难时我们森林公安出手相助,是应该的事情。
心里时刻想着群众、装着群众,危难之际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让榔桥森林派出所民警与林区群众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仅2011年以来,榔桥森林派出所就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20多起,他们以真心爱民、真诚为民的真实情意,构建了警民和谐的“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