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泾县纪委 时间:2016-06-29 点击量:3117 次
泾县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县。在红色土壤中孕育成长的泾县法院,将红色精神融入法院文化建设中,将干警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法院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文化特色彰显。2012年以来,该院先后获得全省优秀法院,第八、九、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第五批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等80多项荣誉称号,150余人次干警被评为各级先进,法院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文化软实力成为该院对外的又一张“名片”。
以人为本锤炼精神。成立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系列文件,将文化建设规范化、具体化、制度化,与审判执行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发挥地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每年清明、“七一”等时间节点都组织干警前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茂林“4117”广场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干警从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中受到思想上的洗礼。组建兴趣小组,组织干警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培养干警红色精神的内在情趣,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机关氛围。充分发挥省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成立“学雷锋”、“青年”和“巾帼”三支志愿者服务队,积极组织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结对助学、法制教育等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司法行为民主公正。全面推进实施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加强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建设。2012年以来,共受理案件15364件,审执结14893件,案件服判息诉率93.3%,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65.12%。通过审判系统对案件进行动态监控,对案件、庭审进行评查,有效规范庭审行为,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开展教育培训、学习座谈、专题讨论等,规范干警的服饰礼仪、语言礼仪、庭审礼仪、社交礼仪和服务礼仪,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的认同感。依托诉讼服务中心,搭建人民调解室、诉调对接中心、委托基层组织送达、便民诉讼网络“五大平台”,探索整合打造多元解纷机制“升级版”,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诉前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制度管理严格规范。充分发挥制度在法院管理文化中的纽带作用,形成一套具有本院特色的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各项事务、设施、机关效能、队伍建设、廉政等规章制度,将职权目录、权力运行、风险防控点及措施梳理汇编成册,做到以制度管人。加强对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利用好人征询、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为契机,有计划地培塑集体和个人典型。组织办案竞赛、文书评比、庭审能力考核、书记员培训等活动,营造学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加强廉政文化的建设和熏陶,在办公楼公用区域张贴警句格言,不定期组织干警前往红色廉政教育点,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对新提拔任命的干部、审判员开展任前廉政谈话,提高他们拒腐防变的能力。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基础建设坚固和谐。加大信息化、科技化投入,对立案、信访实行窗口化建设,将闲置办公室改造成干警活动中心,建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书架”,加强道德讲堂建设,为干警学习和健身等提供场所和经费保障。网站开设文化专栏,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文化墙,集中展示本院文化作品。配合县委政府拆除围墙,增加绿化设施,清扫办公区域,并对诉讼服务窗口进行功能改善,配全相关设施,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充分发挥论文调研小组、读书兴趣小组等学习风气的引领作用,针对焦点、热点法律问题定期组织开展论文写作、调研讨论等,形成有价值的学术信息。鼓励干警创作优秀法院文化作品,撰写各类稿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创作热情。(何海)